一周AI大事件:2025.3.23 - 2025.3.29,科技浪潮中的AI变革

· 快讯

行业会议聚焦 AI 发展与治理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博鳌亚洲论坛 2025 年年会成为了 AI 领域的聚焦点。3 月 24 - 28 日会议期间,各种 AI 元素精彩纷呈,光谷人形机器人担任起专业讲解员,以亲和的姿态向来宾们介绍各类信息;憨态可掬的熊猫机器人挥舞画笔展示绘画技艺,机器狗灵活完成倒立等高难度动作,吸引众多目光 。这些生动有趣的 AI 应用不仅为年会增添科技魅力,更引发了人们对于 AI 发展的深入探讨。

在会议中,AI 的发展与风险治理成为了核心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指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行业正经历从生成式 AI 向 Agent 智能、从预训练向推理、从信息智能向物理智能和具身智能的转变,但快速的技术进步也伴随着显著增加的风险。智能体作为具有自我规划、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工具,运行路径不可控,可能引发未知安全风险。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通过算法优化提升 AI 的可控性与可信度,同时为人工智能设定明确红线和边界,如禁止智能体自我复制,严格遵守现行应用规则和法律规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则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安全并非相互掣肘。他的团队通过实验将十几个大模型的安全性能提高百分之二三十,结果发现模型解答问题的能力并未受到影响。曾毅提倡通过技术升级为人工智能建立 “安全围栏”,这需要技术、市场、政策、伦理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将伦理安全作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不可违背的第一性原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 AI 治理。她对过去 AI 治理进展表示遗憾,认为相关原则在落地执行方面成效有限,原因在于过于泛泛讨论原则,而忽视将其具体化、可操作化。她提出 AI 治理可借助自发秩序和市场机制的力量,以 DeepSeek 为例,其打破 AI 行业垄断格局,使市场从寡头竞争转变为充分竞争,发展和安全问题可通过市场自发秩序解决。

中关村论坛相关 AI 活动

3 月 27 - 31 日,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 “人工智能主题日” 活动盛大举行,活动以 “积淀・涌现” 为主题,旨在汇聚国内外学术与产业界精英,共同描绘人工智能发展蓝图。

今年的人工智能主题日打造了 “2+5+N” 活动框架,在核心论坛、专场论坛和特色论坛数量方面均有提升,预计举行 100 场主题演讲、20 场圆桌对话,发布约 50 项重磅成果,将有超 4500 名嘉宾和观众现场参加,论坛直播观看人数预计超 80 万,全力打造规模大、规格高、涵盖领域广且行业凝聚力强的特色平台。

活动期间,17 场活动汇聚了顶尖学者、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代表、行业专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等各类重要嘉宾 60 余人,其中外籍嘉宾占半数,包括图灵奖、菲尔茨奖得主和国内外院士 20 余名,以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代表,国内外一流高校专家和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负责人,重点人工智能企业代表等。

本次活动围绕 AI 大模型、具身智能、通用人工智能、数据跨境流动、未来互联网、6G 等前沿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商业航天、自动驾驶、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举办了系列专业论坛和重大成果发布活动,全球大咖开展研讨交流与思想碰撞,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

主题日期间,国家相关部委、北京市发布了人工智能系列重磅政策和最新成果。新型研发机构、人工智能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也发布了一批原创前沿成果、权威研究报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纳入发布议程的约 50 项重大成果,集中展示了技术、产业和生态的新成效新布局。

AI 青年创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举办

3 月 28 日下午,一场聚焦人工智能领域青年力量的盛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办。这场名为 “AI 青年创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 的活动,作为 2025 中关村论坛的配套活动,以 “AI 尚海淀 科技向善” 为主题,吸引了众多目光。

此次大会由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清华科技园科协、启迪之星承办。活动紧扣科技前沿、成果共享、人才交流、开放合作的理念,邀请了 10 余位 AI 领域国内外院士专家、“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政府代表、青年企业家等重要嘉宾 。现场,50 多家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师生、园区科协代表、青年企业家代表及中小学科协代表积极互动参与,多家新锐数字人及人形机器人企业带来的精彩展示,更是为大会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氛围。

在大会致辞中,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美艳指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突破,我国已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战略,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集聚了大量青年科研力量与创新企业,形成了 “科学家 + 工程师 + 企业家” 的青年创新生态。她期望广大青年与专家学者深化合作,聚焦 AI 安全、数据隐私等议题深入研讨,确保科技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

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表示,大会聚焦青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作用,为海淀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海淀凭借优质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在人工智能赛道一路领跑,已形成全栈技术体系,并获评全国首批、首个人工智能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海淀正积极构建 “1+X+1” 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布相关措施推动产业发展。未来,将以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总抓手,优化人才与营商环境,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大会上,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章,以《无人机智能集群:低空经济新引擎 —— 低空经济腾飞中的青年 AI 创新力量》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路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安全与超级对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毅,带来《智能向善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思路。

此外,银河通用机器人创始人王鹤、清华大学研究员王笑楠、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光宇等嘉宾,分别分享了创新成果报告,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智能感知、具身智能、新材料研发、数字健康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巴基斯坦开伯尔 - 普什图省科技与信息技术部部长沙夫卡特・阿亚兹通过线上视频,分享了巴基斯坦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现状、需求以及与中国人工智能合作愿景,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科技科普国际交流合作搭建了桥梁。

大会特别设置的零距离沉浸式交流环节,多位企业代表与学者围绕 “AI 青年创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就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及教育科普展开热烈讨论,推动人工智能向科技向善方向发展。小哆智能科技等企业带来的数字人导览、机器人互动等环节,极大提升了大会互动性与科技感。

AI 领域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一)中国量子计算与芯片双重突破

在量子计算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研制出 1024 位超导量子计算机 “祖冲之三号”,其运算速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 月 3 日,相关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与现有最优经典算法相比,“祖冲之三号” 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即 15 个数量级,是目前超导体系所能达到的最强量子计算优越性 。这一成果再次彰显了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强大实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发布了全球首款光子时钟芯片,这一芯片在主频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达到 100GHz。该芯片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有效降低 6G 基站能耗达 30%。这两项技术均属于国家战略级突破,在军事与民用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将推动相关领域协同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在科技自主化道路上的成果。

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试生产启动

3 月 21 日,特斯拉举行临时全体会议,CEO 埃隆・马斯克宣布备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将于今年正式开启试生产阶段。目前,特斯拉已经在弗里蒙特工厂的试点产线上开始了 Optimus 机器人的生产工作,正在生产拥有 22 个自由度的新型机械手和新型前臂,这些创新设计将极大地提升 Optimus 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马斯克对 Optimus 机器人寄予厚望,他表示:“Optimus 将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 在产能方面,马斯克预测今年 Optimus 机器人的产能将达到 5000 至 10000 个,同时,特斯拉还设定了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即在 2026 年生产 5 万个 Optimus 机器人。

Optimus 重点应用于物流分拣和家庭服务领域,其采用的强化学习算法能够不断提升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同期,宇树科技 G1 机器人完成全球首次 “鲤鱼打挺” 动作,充分展现了仿生运动技术的突破。这两款机器人的出色表现,不仅体现了机器人硬件与算法的深度结合,也呼应了全球物流自动化与家庭服务 AI 化的发展趋势。

(三)阿里巴巴达摩院 RISC-V 处理器交付

3 月 17 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宣布旗下玄铁系列首款服务器级 RISC-V 处理器 C930 正式开启交付。这款处理器性能卓越,在通用算力方面达到 SPECint2006 基准测试 15/GHz,接近 ARM A76 的 16/GHz 水平。其最大亮点在于原生融合通用算力与 AI 加速能力,512 位 RVV1.0 矢量扩展支持复杂计算,8 TOPS Matrix 引擎可直接处理 AI 推理任务,配合 DSA 扩展接口,开发者可自定义指令集以适配自动驾驶、云计算等场景。C930 采用模块化设计,芯片厂商可根据需求配置 16 核至 64 核,灵活性远超传统架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强调,开源模式有助于 RISC-V 构建一个包容、协同创新的全球化生态,成为芯片产业变革的新引擎。达摩院在 RISC-V 领域的贡献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其在 RISC-V 基金会技术委员会及多个技术小组中担任重要职位,积极推动 AI 相关技术方向的标准化建设。C930 的交付,标志着国产芯片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将推动中国芯片自主可控进程,为应对国际技术封锁提供有力支撑。

(四)华为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3 月 17 日,据观察者网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 2 月 13 日申请注册 “MATEROBOT” 商标,商标注册号为 83432155,国际分类为 9(科学仪器) 。申请信息显示,该商标用于远程临场机器人、模拟对话用聊天机器人软件、用户可编程的未配置的类人机器人、智能手机、辅助人类和供人娱乐用具有交流和学习功能的拟人机器人、安全监控机器人、教学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科学研究用具有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用于家务清洁和洗衣的具有人工智能的类人机器人等商品或服务。目前,该商标申请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华为此次申请商标,预示着其将全面进军人形机器人市场。结合华为在 5G 和 AI 芯片方面的强大优势,有望加速机器人端侧智能与云端协同的生态构建,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机器人应用体验,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五)英特尔光子计算芯片 Lumos X1 发布

英特尔发布的光子计算芯片 Lumos X1 采用了混合光子 - 电子架构,这一创新架构使其在性能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推理能耗方面,Lumos X1 相比传统芯片降低了 90%,能够更好地适配医疗影像实时分析等对能耗和处理速度要求极高的场景。该芯片的推出,加速了光子计算的商业化进程,有望颠覆传统数据中心的能效瓶颈,与量子计算形成互补,为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向迈进。

(六)宇树科技灵巧手与市场扩张

宇树科技在机器人领域持续发力,其灵巧手供应商链曝光,工业母机、锂电涂布模头等核心部件来自龙头企业,技术集成度高,充分展示了宇树科技在供应链整合和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目前,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销量已超千台,租赁市场也十分火爆,其在北上广深设立子公司,进一步强化了供应链布局。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宇树科技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还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加速行业的发展。

(七)居然智家联手优必选部署仿真机器人

居然智家与优必选达成合作,计划在 2025 年底前部署 500 台仿真人形机器人于新零售门店。这些仿真人形机器人将在门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顾客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推动智慧消费场景的落地。这一合作案例,充分展示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向规模化商业场景渗透的趋势,验证了 B 端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巨大需求潜力,将对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应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AI 领域融资与商业合作动态

(一)AI 融资动态

原小鹏机器人高管入局 AI 陪伴机器人获千万元融资:原小鹏机器人产品设计负责人孙兆治创业成立的上海珞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于年中完成千万元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产业相关方投资。珞博智能于 2024 年 1 月创立,业务方向为 AI 陪伴机器人,首款产品定位为 “AI 潮玩”,已完成前三轮原型机设计开发,预计于今年发布和量产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字节跳动、华为、大疆、商汤等科技及潮玩公司,在大模型情感陪伴应用、造型设计等方面经验丰富。随着 AI 大模型产业的迅猛发展,AI 陪伴领域成为热门赛道,众多创业团队致力于开发基于 AI 大模型的陪伴设备。珞博智能将目标用户设定为年轻女性,差异化定位有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具身智能创业公司自变量机器人完成亿元融资:具身智能创业公司 “自变量机器人(X Square)” 近期连续完成 Pre - A 与 Pre - A + 轮融资,总金额达到亿元级。投资方包括德联资本、基石资本、啟赋资本、南山战新投,老股东九合创投持续加注,一苇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将用于下一代统一具身智能大模型的训练与场景落地。自变量机器人成立于 2023 年 12 月,致力于通过研发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实现通用机器人。其创始团队兼具 Robotics Learning 和大模型双重背景,成立仅 2 个月就训练出第一版具身智能操作模型,近期实现了全球目前最大参数规模的具身智能通用操作大模型 Great Wall 系列(GW)的 WALL - A 模型,采用 “统一具身智能大模型” 技术路线,在多个维度达到或超过 SOTA 水平。在具身智能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自变量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和融资成果,将助力其在通用机器人领域快速发展。AI 医疗和脑科学公司虚之实科技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AI 医疗和脑科学公司虚之实科技已于 2024 年 12 月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由博远资本领投,老股东经纬创投持续跟投,青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及市场拓展。虚之实科技专注于 AI 脑机接口技术,研发的 AI - BCiNet 框架可实现多模态脑电数据的实时分析与智能处理,核心产品 “脑语者” 系列智能康复机器人系统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望打破国外垄断,为患者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AI 医疗和脑科学领域发展潜力巨大,虚之实科技的融资将加速其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人工智能应用集成平台 UnifyApps 获得 2000 万美元投资:人工智能应用集成平台 UnifyApps 在种子轮融资中获得 2000 万美元投资,投资方为 Insight Partners 和 Activant Capital。UnifyApps 旨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简化企业应用集成流程,解决不同软件系统间数据流通和业务流程自动化难题。目前,该平台已与 Salesforce、Workday、ServiceNow 等企业软件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应用集成服务。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对应用集成的需求日益增长,UnifyApps 的技术和平台将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有力支持。

(二)AI 大事件

昆仑万维发布天工 AI 高级搜索功能:11 月 5 日,昆仑万维天工 AI 正式发布最新版本的 AI 高级搜索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创新的智能搜索和信息处理解决方案。此次天工 AI 高级搜索功能具备四大亮点:一是全面升级多层次分析推理能力,智能搜索 Agent 把复杂难题拆解为多个简单问题,自动规划路径,提高用户处理复杂问题时的信息获取效率;二是升级金融投资专业 AI 搜索,涵盖金融政策查询、指标查询、财务数据对比等功能,能为用户提供高效且深入的金融信息服务;三是升级科研学术专业 AI 搜索,建立了国内科研学术 AI 搜索方向的学术元数据库,收录英文论文量两亿多篇,能精准定位相关高质量论文;四是针对文档 AI 阅读分析进行智能优化,支持处理超过 500K 字的超长文本,增加了 PDF 引用信源、PDF 浮窗等新交互和功能 。天工 AI 高级搜索功能的发布,将提升昆仑万维在 AI 搜索领域的竞争力,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的搜索体验。北京发布首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10 月 26 日,2024 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正式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该指南由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制,是北京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研制并发布的首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指南明确了以 “智” 助教、以 “智” 助学、以 “智” 助评、以 “智” 助育、以 “智” 助研、以 “智” 助管等六大重点应用领域,对 29 个典型场景提出引导和规范,全面涵盖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应用层面,旨在引导和规范学校教育应用人工智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将新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与管理中 。北京发布的这份指南,将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提供规范和指导,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SK 集团首办 AI 峰会:3 月 12 日,SK 集团在首尔江南区三成洞 COEX 举行首届 “SK AI Forum 2025”,以 “Together for AI,Beyond Imagination” 为主题,吸引超 2000 名 AI 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参加。SK 集团旗下 16 家公司展示 AI 技术应用成果,包括医疗 AI 影像诊断、自动驾驶、AI 机器人等。会上,SK 电讯推出 AIX 业务旗下新的 AI 代理服务 “ADot Biz”,旨在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 AI 解决方案,还宣布计划到 2027 年投资 5 万亿韩元用于 AI 基础设施建设 。SK 集团举办 AI 峰会,展示了其在 AI 领域的布局和投入,将推动韩国 AI 产业的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谷歌将在沙特阿拉伯开设人工智能中心:谷歌云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库里安在利雅得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FII)研究所全球峰会上宣布,谷歌计划在沙特阿拉伯设立人工智能中心,旨在推动沙特阿拉伯和中东地区的人工智能创新和发展。该中心将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开发和培训,与当地企业、政府和学术机构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谷歌在沙特开设人工智能中心,将加强其在中东地区的业务布局,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地的应用和普及,同时也为沙特阿拉伯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对冲基金 Coatue Management 筹集 10 亿美元以支持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知名对冲基金 Coatue Management 筹集了 10 亿美元资金,专门用于投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Coatue Management 在科技投资领域经验丰富,曾成功投资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此次筹集资金表明其对人工智能领域前景的高度看好,将为有潜力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 。Coatue Management 的投资行动,将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激发行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应用。

AI 领域争议与讨论

(一)AI 公务员批量上岗引争议

近期,深圳、余杭等地积极引入 AI 数智员工,为政务服务带来了显著变革。深圳市福田区引入 70 名 AI 数智员工后,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长从传统的五个工作日大幅缩短至分钟级,公文规范性修正准确率超 95%,审核周期较人工操作缩短 90%,整体差错率被控制在 5% 以内。3 月 4 日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企业登记注册场景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技术,实现 24 小时在线 “智能咨询” 服务。杭州市余杭区的 “AI PPT” 更是高效,导入工作总结报告后,30 秒内提炼大纲,1 分钟内生成精美 PPT,以往需要一至两天完成的工作,如今几分钟就能搞定 。

这些 AI 数智员工的出色表现,无疑提升了政务处理效率,降低了差错率。然而,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焦点集中在 AI 是否会对传统公务员岗位构成威胁。部分人担忧,随着 AI 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深入应用,大量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被 AI 取代,传统公务员岗位可能面临缩减。但也有观点认为,AI 与人类公务员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 “人机协同” 模式。AI 能够承担繁琐的基础工作,将公务员从重复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需要创造性思维和人际沟通的工作中,从而推动政务服务向更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美军 AI 军事化应用争议

美军在军事领域对 AI 的应用不断深化,近期向日本岩国基地增派第三支 F-35B 中队,完成 ABC 三型 F-35 在西太平洋的集结,强化了 AI 指挥系统。这一举措引发了地区安全担忧,专家认为美军正为潜在冲突做全面准备 。与此同时,我国曝光了新一代电磁枪,这种武器具有无噪声、无火光、单手可握的特点,具备高隐蔽性和射速优势,可能颠覆传统作战模式,凸显了中国在尖端武器研发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AI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呼吁限制军事 AI 的滥用。在地区冲突中,无人机攻防战不断上演,AI 作战的伦理风险也日益凸显。AI 武器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避免 AI 武器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和伦理困境,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中美 AI 技术博弈升级

美国在 AI 技术领域对中国的限制进一步升级,拟将对华半导体关税提升至 100%,试图在关键技术领域遏制中国的发展。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积极采取反制措施,加速 RISC-V 生态建设,力求在芯片领域实现自主可控。阿里巴巴达摩院交付的首款 RISC-V 服务器级 CPU 玄铁 C930,性能对标 x86/ARM 架构,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

在企业层面,英伟达开源机器人模型 GROOT N1,英特尔推出光子芯片,不同企业采取了技术出口限制与开源生态并行的策略。中美之间的 AI 技术博弈,不仅影响着两国的科技发展,也对全球 AI 产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场博弈中,各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OpenAI 被宫崎骏骂上热搜

3 月 27 日,OpenAI 更新 GPT-4o,推出全新原生图像生成功能,其中吉卜力风格的 AI 图片在全网迅速传播,成为 GPT-4o 原生图像风格中最受欢迎的风格。网友们将各种图片 “吉卜力化”,从个人照片到电影截图,甚至网红表情包都未能幸免,其风格还原度之高令人惊叹,不少人笑称 “吉卜力可以考虑裁员了” 。

然而,这一现象引发了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的怒斥,他称这些 AI 生成的作品 “没灵魂”。宫崎骏的言论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人们对于 AI 画画与艺术家关系的深入讨论。一方面,AI 绘画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能够快速生成各种风格的作品,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AI 绘画是否能够真正替代艺术家的创作,是否会对传统艺术创作造成冲击,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淘宝紧急封杀 AI 商品图,进一步凸显了 AI 技术在商业应用中面临的问题。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艺术创作、商业应用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