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人民币国际化再迎新契机!一场边缘世界的虚拟狂欢终于延伸至现实,热炒多年的虚拟货币市场正迎来历史性转折。稳定币巨头Circle于6月5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开盘即涨122.58%,盘中因股价涨幅波动过大,一度触发临时熔断。事实上,自今年5月起,中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密集发布稳定币监管政策,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立法赛跑”。而中国香港更以“光速”通过《稳定币条例》,成为全球首个对稳定币实施全链条监管的司法管辖区。但若回溯时间线,这场“币圈风暴”早已在全球多国历经长期酝酿。一场数字铸币权争夺战
国际清算银行对稳定币的定义是,价值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但加密行业对于稳定币的探索以及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落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监管机构加速监管框架的制定和实施。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指导和确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关键程序性投票,即“天才法案”,可能在年底前完成立法。仅仅过了一天,中国香港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之后该草案正式成为法例,称作《稳定币条例》。中国香港更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实施全链条监管的司法管辖区,随后引发一波相关题材的港股暴涨。
图源:海外网还是5月,英国发布了关于稳定币发行、加密资产托管及加密资产公司财务稳健性的监管提案;3月,日本细化了加密资产及稳定币的监管调整;去年12月,欧洲《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正式成为法律……资本市场的热情来自主权国家、地区对于加密货币前所未有的背书,这使得稳定币比它的比特币前辈赢得了更高规格的发展空间。其实,无论是美国、中国香港还是欧盟,各主要金融中心都在建立自己的数字货币体系,确保货币在数字金融时代拥有更大货币控制权。这场“数字铸币权争夺战”可能才刚刚开始。稳定币还是稳美债
全球加速推动稳定币立法的背后,是意图利用稳定币巩固美元主导地位的美国,以及尝试“去美元化”的其他国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前就称,要成为第一位“加密货币总统”。此后,他在白宫拉拢了该行业精英,承诺促进数字资产的采用。特朗普领导下的监管机构也推出了对银行友好的加密货币政策。美国货币监理署已为银行从事一些加密货币活动,比如托管、参与一些稳定币活动和参与分布式账本网络,铺平了道路。
唐纳德·特朗普 图源:央视新闻长期以来美元为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低融资成本、汇率优势、制裁能力、通胀全球承担……然而,进入21世纪后,这种主导地位开始出现裂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人民币、欧元纷纷探索跨境结算体系。以上种种情况下,美元的地位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继续保证美元霸权,就成了美国不可逃避的话题。目前,全球95%以上的稳定币锚定美元。这意味着,稳定币的每一次流通,都需要美元或美债的间接支持,都可能是对美元的间接背书。在全球去美元化言论甚嚣尘上的背景下,稳定币正成为美元的“救命稻草”,同时也将盛纳一些美债需求。人民币国际化新契机
当越来越多支付场景试图逃离美元主导的中心化货币体系,转向比特币等数字支付网络时,兼具中心化信用背书与数字化便捷性的稳定币,正成为破局关键。中国香港在全球监管规则成形之际迅速立法,或预示着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验提上日程,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更清晰的数字路径。
图源:Pixabay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法案明确稳定币仅能挂钩美元,形成“稳定币-美债-美元”的闭环逻辑,即美元稳定币需求上升→发行方增持美债→美债需求推升美元依赖→巩固美元霸权。稳定币俨然成为美国缓解美元与美债压力的战略工具。而中国香港法案则允许稳定币挂钩港元、美元、人民币等法定货币,这一差异化策略既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为数字金融转型注入新动能。对人民币而言,稳定币可直击国际化进程中的两大痛点。跨境支付效率方面,结算成本可降至传统系统的1/10,交易时间从T+1压缩至实时;地缘金融方面,绕开SWIFT体系,构建独立清算基础设施。目前部分国家已将人民币用于日常支付,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精准替代这部分需求,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数字抓手”,乃至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新示范。写在最后
从Circle上市首日122.58%的涨幅,到中美欧立法赛跑的硝烟弥漫,稳定币这场金融实验已不再局限于技术狂欢,而演变为大国货币权力的角力场。稳定币背后的数字铸币权争夺,或将成为定义下一个十年全球金融秩序的关键变量。对中国而言,以香港为支点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探索,既是对冲美元霸权的战略布局,更是人民币国际化在数字时代的“破局之手”。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终将在资本逐利与规则博弈的交织中,重塑全球财富流动的底层逻辑。本文由胡润百富综合整理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