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稳定币支付调查:传言背后的真实与隐忧

· 快讯

近期,一则有关义乌的消息在金融和外贸领域激起千层浪:传言称,在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稳定币已成为跨境支付的重要工具,甚至有超3000家商户使用USDT等稳定币收款,月流水破10亿美元。这一说法引发广泛关注,让人不禁好奇,在这座以“买全球、卖全球”闻名的商贸重镇,稳定币的实际使用情况究竟如何?

为探寻真相,记者深入义乌国际商贸城展开实地走访。这里经营面积广阔,汇集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小商品,每年吸引着超过56万境外客商前来采购,还有1.5万余名境外客商常驻。然而,踏入商贸城,并未见到传言中稳定币使用的火热场景。

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商户咨询是否可以使用稳定币或者“U”(1稳定币USTD、USDC的通俗叫法)支付时,大多数商户表示从未听说过稳定币,更不了解其用途;部分商户虽对稳定币有所耳闻,但对其合规性和交易成本心存疑虑,明确表示不会接受这种支付方式 。

不过,在广泛走访中,确实发现仅有个别商户支持稳定币收款,却也不愿过多透露细节。多名知情人士透露,有个别拥有虚拟货币钱包的外贸商户,会私下用稳定币进行支付交易。这些商户在收到稳定币后,有的会找“U商”——从事法币、稳定币双向兑换业务的中介,将其兑换成美元或人民币。

义乌当地一位银行从业者表示,近两年有一些中介活跃,他们以低于1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元稳定币USTD,再以高于1美元的价格卖给有需求的商户。在与一些本币汇率波动极大的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做生意时,偶尔会有商户采用这种方式。但义乌当地一位长期关注虚拟货币的人士称,据他了解,义乌并没有大量商户使用稳定币的情况,至少他身边的人都没有用稳定币结算的意愿。

稳定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价值通常与法定货币挂钩,如1 USDT≈1美元 ,其设计初衷是降低价格波动风险。相比比特币等普通加密货币,稳定币价格相对稳定,且依托区块链技术,具有跨境转账便利性强、交易时滞短(约2分钟)、转账费用低等特点,这也是部分市场人士看好其跨境使用的原因。

但稳定币的“稳定”并非绝对,背后潜藏着诸多风险。从内部看,其锚定机制可能失效,部分稳定币发行方存在储备不透明、资产不足的问题,一旦出现此类状况,稳定币价格便可能大幅波动,使商户遭受汇兑损失;从外部环境来说,多数稳定币游离于各国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缺乏央行背书,交易的匿名性还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于洗钱、跨境资金转移等非法活动,商户一旦卷入其中,将面临巨大风险。

此外,与传统跨境支付模式相比,虽然稳定币有着明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但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下,外贸企业能够出口退税,还能通过银行流水获取贷款、申请展会展台,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得商户对稳定币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此次对义乌稳定币支付情况的调查显示,尽管有个别商户在尝试使用稳定币,但远未达到传言中的火热程度。在全球对稳定币监管日益趋严的大背景下,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义乌商户在面对这种新兴支付方式时,态度普遍谨慎,毕竟在追求高效与便利的同时,保障交易的安全与合规才是商业活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