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商户开始收取稳定币,月流水破10亿美元?记者调查

· 快讯

稳定币在义乌跨境贸易中的热度被严重高估。

2025年7月初,网传"义乌超3000商户月收稳定币10亿美元"引发热议,但实地调查显示,这不过是脱离现实的虚假繁荣。

踏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记者随机询问商户是否接受USDT支付,回应出奇一致:"什么U支付?""没听说过"。经营玩具生意的陈老板翻出账本:"去年接的土耳其订单,里拉汇率波动吞掉我12%利润,但要我用看不懂的虚拟币结算?不敢冒这个险。"真正尝试的商户屈指可数,且仅用于小额交易。某箱包商承认:"只敢收中东客户几千美元的USDT,到账马上找地下U商换成人民币,每次还被扣3%手续费。"

所谓"月省千万手续费"的算法存在严重漏洞。跨境稳定币交易需经过法币兑换环节,当前地下U商买卖价差普遍在2%-5%,远高于银行电汇的0.1%费率。更别说链上转账的Gas费、平台提现费等隐性成本。某跨境电商从业者算过账:"收1万美元USDT,实际到手比银行转账少200美元,所谓的低成本是没算清中间环节。"

政策风险才是商户最大的顾虑。虽然稳定币能规避汇率波动,但我国现行政策尚未开放加密货币跨境支付。多位商户提到,去年有同行因频繁大额USDT交易被银行冻结账户,解冻流程耗时两个月。东南亚某国上月刚宣布对稳定币交易征收15%资本利得税,这类突发政策随时可能吞噬利润。

那些鼓吹"义乌稳定币革命"的报道,显然混淆了技术可能性和商业现实。区块链分析机构的数据往往包含交易所洗量、套利交易等非真实贸易流水。真正支撑义乌每年数千亿外贸额的,仍是信用证、第三方支付等传统渠道。新技术要在复杂国际贸易中落地,光解决效率痛点远远不够,资金安全、政策合规、操作门槛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当炒作噱头遇上商业本质,泡沫总会现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