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稳定币?
五年前当我结束跟随式创业,迈向独立创业旅程的时候,我明白了独立管理命运的两难,投资有风险,但不投资面对的就是货币贬值(5-10%每年),就像年轻时打工,搬砖伤身,但不搬砖连饭都吃不上——身体依然会老去,时间不会等你。
学会投资就成了必修课,从互联网到实业,再到金融,横跨10年,伴随着我的,不变的逻辑一直就是终生学习,去跟上时代,去理解复杂的东西。
现在稳定币很火,但对大部分朋友而言,听到稳定币的时候,它已是庞然大物了。如果circle市值能有500亿美元,那么泰达Tether上市可能就有5000亿美元了。

泰达(usdt母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130亿美元的利润,目前持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同时大量投资比特币,拥有超过10万个,并且持有80吨黄金(我记得利比亚战争爆发的时候,卡扎菲政府也才持有100吨)。
它是全球最大的稳定币,通过将美元带入链上,将其转变为全球数字资产,市值已超过1400亿美元。Tether利润是Circle的5.6倍,兼具金融与科技属性,可适用 25-35倍 P/E,如果它现在上市,达到4000-5000亿美元,一点也不奇怪。
泰达公司的历史也不短了,它是从比特币中诞生的公司。(本身也该讲讲目前的比特币,篇幅有限后面另谈)
加密数字货币市场没有涨跌幅限制,价格常常发生大幅波动,例如2013年11月,比特币价格从200美元涨到1200美元,然后在2014年1月跌到800美元,同时很多数字货币并没有和法币直接兑换的渠道,需要先兑换成比特币等主流加密货币,然后再兑换法币,这样的流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要承担汇率风险和交易费用。
不同国家对加密数字货币的态度和政策不致,有些国家禁止或限制加密数字货币的使用和交易,有些国家则较为开放或默许。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5年,Tether公司正式推出USDT,试图在去中心化、点对点、低成本、高效率等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基础上,增加了与法定货币挂钩、保持价格稳定、提供法币兑换渠道等特点,以满足市场需求。
2017年,随着数字货币市场的爆发式增长,USDT也迎来了大量的需求和使用。Tether公司开始扩大USDT的发行量,并在多个区块链网络上发行,例如以太坊、波场等,让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网络来进行转账和交易。
随着时间过去,泰达发展成了今天的巨鲸。目前以太坊上的USDT流通供应量约为 649.4 亿美元其中约 80 亿美元的 USDT 已被桥接到其他区块链。例如,在币安智能链(BSC)上,通过 BSC桥铸造了约 52亿美元的 USDT。区块链,是这些金融活动的技术底层。
之前有很多朋友弄不清狗狗币和以太坊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我说以太坊是“干活的”。
另外泰达的用户里面有很大比例的货币保值需求,35%的USDT用户,将它当作储蓄账户使用一一因为在土耳其、阿根廷、越南这样的国家,本币贬值速度惊人,他们只能选择用美元进行储蓄,而USDT是他们最方便现实的选择。
随着稳定币市场的扩展,USDT 的市值从800亿美元增长到1440亿美元,在过去一年增长了80%。
如今,可谓是风光无限。
但它终究是陈旧的模式,就如同支付宝出现前,银行的手续费高,对小客户服务态度差一样。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模式,每个usdt仅是一美元无息债权,拿着客户的大部分美元,只需要面对少部分的赎回压力,创造着客户享受不到的收益。
我不看好追泰达上市会有什么可观的散户收益,已经被circle打样了。另外我目前对circle的看法是,当它低于coinbase市值的40%的时候是低估状态,可以按每5%为梯度逐层买入。
过去一年,USDT市场主导地位从70%下降到61%,因为其他稳定币也在扩张。相信能挑战头部的稳定币公司,一定基于利益分享,基于模式创新。
目前可见的,庞大的衍生品市场提供了抵押品收益+衍生品套利的策略,不光为用户提供收益,且远高于传统稳定币本身能有的收益。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确保抵押品充足,且维持有效套利状态,在负套利时及时切换。
持有者可参与协议决策(如收益分配、风险参数调整等)。
说到这里我看好什么其实都明牌了,大方向上的事情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只有认知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