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的史书 | 喜鹊苗服里的文明密码

· 快讯

千年迁徙的足迹

化作苗绣银饰上跳动的图腾

岁月沉淀的密码

藏在蜡染布匹交错的经纬之中

平塘“喜鹊苗”又称“咕噜苗”, 因女性盛装形似喜鹊展翅而得名

黔南的云雾深处

苗族以针为笔、以线为墨

将部族的史诗绣进衣襟裙裾

每一次落针,都是对先祖的致意

每一道纹样,皆是山河岁月的回响

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古老苗寨

探索那独具魅力的喜鹊苗族服饰文化

平塘大塘镇水沟村,是一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的苗族村寨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平塘县大塘镇

隐匿着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村落

——水沟村

它恰似一页被时光珍藏的古卷

静静铺展在层峦叠嶂之间

在这里

居住着一支自称为

“咕噜苗”的苗族支系

因女性盛装形似展翅的喜鹊而得名“喜鹊苗”

“喜鹊苗”服饰不仅是蔽体之物,更是一部穿在身上的立体“史书”

他们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

以独特的服饰文化闻名遐迩

他们将岁月的历史织进布帛

族群记忆绣入针脚

他们的服饰不仅是蔽体之物

更是一部穿在身上的立体“史书”

每道蜡染冰裂纹都沉淀着迁徙的足迹

每颗银泡都闪烁着文明的密码

01迁徙史诗

——族群命名背后的传奇密

喜鹊苗族

他们自称“咕噜苗”

主要分布在平塘县新塘一带

此地旧称“咕噜”,如今名为新塘

关于喜鹊苗服饰的起源

虽无确切文字记载

但在口口相传的传说里

却暗藏着历史的蛛丝马迹

每逢特殊日子或者重大节日,喜鹊苗族人民都会换上盛装

其根源可追溯至上古蚩尤部落的南迁

相传,蚩尤战败后

九黎部族在逃亡途中

遭遇追兵与大河阻隔

危急时刻喜鹊的啼鸣指引方向

族人采木作筏渡河

遂以“喜鹊苗”自称

这一传说不仅解释了族群名称的由来

更将喜鹊升华为“迁徙守护神”

喜鹊苗族祖先历经艰辛来到在这片土地扎根,繁衍生息,幸福生活

这种命名方式与平塘地区

"咕噜跳月"仪式中传唱的

《月亮古歌》形成互文

——每年农历冬月

族人通过舞蹈与歌谣重现祖先

"采木作筏,渡河而去"的迁徙场景

服饰中三根野鸡花羽毛的装饰

既是对喜鹊图腾的具象化表达

也隐喻着族群对自然指引的感恩

喜鹊苗族歌谣往往会记录着苗族的迁徙历史,当地人民时常吟唱以此纪念先祖

另一种说法则为

喜鹊苗族的先祖曾居住在长江流域

因战乱迁徙至云贵高原

为躲避祸事

他们白天隐匿山林

夜间借月光指引前行

最终在平塘“咕噜”

(苗语意为“月光照耀的山谷)定居

为纪念月神的庇佑

族人将月亮奉为图腾

并通过“咕噜跳月”仪式

重现迁徙历程

水沟村跳月场,喜鹊苗族人民正在欢跳”咕噜跳月“舞蹈

在学术界

对”喜鹊苗“的迁徙路径

存在两种不同的推测观点

一方面,部分学者注意到

其服饰中贝壳装饰的海洋元素

由此来判断该支系可能源

自东部沿海地区

后因战乱或生态变迁西迁

喜鹊苗服饰独具特色,每一件服饰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好祝愿

另一方面,平塘县志中有记载

其先民从江西迁徙而来

这与"咕噜苗"的自称存在地理关联

这种文化混融性在服饰上体现为

既有东部海洋文化的贝壳装饰

又保留着西部苗族支系

典型的蜡染、挑花技艺

喜鹊苗族妇女长在进行刺绣交流

02服饰形制

——穿在身上的灵动诗篇

喜鹊苗族女性服饰

以其独特的形制而闻名

整体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喜鹊

因此得名

独特的喜鹊苗族盛装服饰

喜鹊苗族盛装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女性盛装时

会用假发盘于头顶

使其呈圆盘形

再围上银泡花头帕

将三根野鸡花羽毛

插在盘起的头发之上

这三根羽毛犹如喜鹊的尾羽

随风摇曳,灵动而美丽

喜鹊苗族盛装服饰展示

女性上身穿大襟对开大袖短衣

衣领背后叠缀3至4层背褡

衣襟、袖口饰有挑花或蓝白布片

增添了几分精致与华丽

下着滚白布边的青布百褶裙

百褶裙至少穿两层

裙摆随风飘动

如同喜鹊的翅膀在翩翩起舞

背褡通常为三层以上

袖口饰有挑花或蓝白布片

系上挑花腰带,垂吊红、绿绣球

腰带上系几条刺绣挂帕巾

走起路来,更显活泼俏皮

戴3至7个银项圈、耳吊银耳环

手戴银或玉石手镯

喜鹊苗族妇女在腰带上吊绣球

喜鹊苗族盛装服饰展示

背挂串串海贝

海贝串下端加挂银饰品铜钱板

脚缠蜡染白布或羊毡绑腿

束红花带,脚穿草鞋或布鞋

整套服装刺绣的精美

与蜡染的古朴完美融合,熠熠生辉

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喜鹊苗族的独特魅力

喜鹊苗族盛装服饰展由上衣、背褡、百褶裙、绑腿、银泡花头帕、野鸡花羽毛、挂帕巾、头发绳、银项圈等组成

头发绳在喜鹊苗族同胞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就是喜鹊苗女子戴的假发

假发是用祖辈一代代

梳下的头发编织而成

喜鹊苗族妇女给正在给女孩盘戴假发

喜鹊苗族假发是用祖辈一代代梳下的头发编织而成

世代延续,假发也因此越编越长

编织假发时

需要将新发与旧发

“三股辫”技法衔接

每厘米需编入多根发丝

确保发束既保持韧性

又呈现自然光泽

这不仅是缅怀祖先的一种方式

更寓意着家族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这个假发不仅会在穿盛装时戴

日常生活也会有保留

喜鹊苗族妇女日常生活会依然盘戴假发,穿一层百褶裙

喜鹊苗族妇女外出干农活

喜鹊苗族妇女日常生活盘戴假发,戴银耳饰

喜鹊苗族妇女外出干农活

喜鹊苗族服饰上的贝壳装饰

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为什么喜鹊苗人们的传统服饰上

装饰的是贝壳?

那是因为远古祖先迁徙

为了方便帶走财物

便將钱币等缝制在衣物上

喜鹊苗族女性盛装背挂贝壳

据说,他们过去曾使用贝壳

作为流通的货币

而现在则作为符号装饰品

贝壳串下端悬挂的银饰品与铜钱板

既是装饰也是财富符号

暗含着“以贝为币”的海洋文明记忆

同时也表达了喜鹊苗族对

祖先财富的纪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串串贝壳和图案记载着祖先走过的路线,是来自东方的记忆

在水沟村

喜鹊苗族服饰有两种

一种是背褡中间部分挂多排贝壳

一种只在其他部位装饰

据村里人说

背挂贝壳的服装会在老人过世时穿戴

平时的节日则穿背上不挂贝壳的

喜鹊苗族女性背褡挂贝壳的盛装

喜鹊苗族女性背褡不挂贝壳的盛装

相比之下,男性服饰则相对简约

头包蜡染圆点纹头帕

穿长衫,系条纹腰带

腰带系刺绣挂帕巾下穿

展现出一种质朴而稳重的气质

喜鹊苗族妇女为男子整理头帕

为喜鹊苗族男子戴头帕

喜鹊苗族男子服饰展示

喜鹊苗族头包蜡染圆点纹头帕

03技艺叙事

——蜡染与刺绣的时光协奏

制作一套喜鹊苗族服饰

工序繁杂

凝聚着苗族妇女的无数心血

一套服装少则一两年

多则三五年时间才能完成

喜鹊苗族蜡染用牛油作为防染屏障

蜡染是喜鹊苗族服饰

制作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在画蜡前

先将牛油加热熔化

有时也会将蜂蜡熔化在牛油中制成防染剂

喜鹊苗女子在煮过的白布上

用蜡刀画蜡

喜鹊苗族妇女正在画蜡染图案

她们手法娴熟

用蜡点在布上在白布上精心绘制出

三角形、圆点等图案

喜鹊苗族妇女正在画蜡染图案

浸染完成后

再将布料煮沸去蜡

蓝白相间的图案便清晰呈现

质朴又独特

喜鹊苗族妇女将画好图案的布料放入蓝靛染液里侵染

喜鹊苗族妇女正在晾晒蜡染完成的布料

制作百褶裙

蓝靛布上用蜡刀画蜡

画蜡完成后

将布放入蓝靛中浸染

经过多次浸染和脱蜡处理

得到一条色彩厚重的青布百褶裙

百褶裙褶皱的制作工艺就十分讲究

需要将染后的面料沾水弄湿后

喜鹊苗族妇女正在制作百褶裙

喜鹊苗族百褶裙手工打褶

手工一层一层打褶

然后用竹片夹紧绑定定型

确保每褶宽度误差极小

这样制作出来的百褶裙才更加美观耐用

喜鹊苗族女子从十几岁便会跟随母亲学习刺绣针法技巧

刺绣同样精妙绝伦

挑花是常用针法

苗族女子用彩色丝线

在领口、袖口、腰带等部位绣出

蕨菜纹、几何纹等丰富图案

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

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喜鹊苗族妇女正在刺绣

喜鹊苗族盛装会在背褡、头帕、袖口等部位进行刺绣

绣制时,她们全神贯注

凭借着代代相传的技艺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让这些图案在布料上栩栩如生

赋予服饰鲜活生命力

刺绣与蜡染

一针一线,一染一绣

交织出喜鹊苗服饰的独特韵味

04图腾密语

——服饰上的精神烙印

喜鹊苗服饰

不仅仅是一件件精美的衣物

更是他们精神世界与

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服饰上的每一个图案、每一种色彩

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诉说着喜鹊苗的历史与信仰

喜鹊苗族每一个刺绣图案,都象征着独特意义

在喜鹊苗的文化中

月亮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们崇拜月亮

视其为神灵的象征

月神成为喜鹊苗人的图腾

在服饰上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月亮相关的元素

例如,银饰造型

常常会模仿月亮的形状

寓意着对月亮的敬仰与祈福

喜鹊苗族银项圈模仿月亮的形状,寓意着对月亮的敬仰与祈福

每年农历冬月和其他较大的节日

他们会唱着“月亮古歌”

进行“咕噜跳月”的传统活动

在舞蹈中,人们身着盛装

围绕着篝火翩翩起舞

表达着他们对神灵的虔诚

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服饰上的银饰在火光中闪烁

与月亮的光芒相互辉映

重现着祖先月夜迁徙的集体记忆

传承着族群的历史与文化

喜鹊苗族跳舞

服饰上的图案还记录着

喜鹊苗的迁徙历史

服饰上的几何纹样

也是喜鹊苗族文化的重要符号

喜鹊苗族男子头帕、女子绑腿上的蜡染图案都蕴涵着不同故事

排列成行的三角形

表示防护用的围栏

保护着家园中的稻麦和花草

体现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和对丰收的期盼

喜鹊苗族盛装头帕上绣有许多蕨菜纹,以此纪念祖先迁徙艰辛历史

蕨菜纹表达对祖先迁徙历程的追忆

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那些蜿蜒曲折的线条

象征着他们走过的漫长道路

那些山川河流的图案

则是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写照

喜鹊苗族盛装服饰纹样

它们通过服饰上的纹样代代相传

成为喜鹊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这些图案就像是一部部无声的史书

向后人诉说着喜鹊苗的过去

让年轻一代铭记自己的根与源

喜鹊苗族女子

水沟村的喜鹊苗服饰

是发丝缠绕的时光之书

记载着家族的兴衰变迁

是蜡染点染的星辰大海

蕴含着自然的神秘与馈赠

是银饰碰撞的月光之歌

奏响美好生活的向往

喜鹊苗族盛装服饰

在这片土地上

每一套盛装都是一次

与祖先的深情对话

每一次“跳月”都是

对生命力的崇高礼赞

喜鹊苗族人民围着火塘畅谈美好生活

当现代文明的浪潮席卷而来

喜鹊苗人以为笔、以为纸

在盘发与刺绣中守护着民族的基因密码

让千年史诗永远焕发生机与活力

策划/廖迅

记者 / 肖芳 杨蕾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