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比特币,这10大加密货币正成为新引擎

· 快讯

7月15-16日,全球加密货币投资者眼睁睁看着比特币从历史高点12.3万美元暴跌至11.6万,导火索是美国CPI数据超预期和监管法案投票延迟,一夜之间13万人爆仓35亿元——这暴露了市场过度依赖杠杆的致命弱点,长期看机构资金入场将稳住基本盘,但投机泡沫必须警惕。

暴跌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比特币一天跌了5%,以太坊那些也跟着跳水4%-8%。

全网合约爆仓人数冲到13.58万,多单占了八成损失,35亿元灰飞烟灭。

都是杠杆惹的祸,Coinglass说暴跌前八成人用5倍以上杠杆,价格波动3%就能强平,风险放大了多少倍。

市场过热三个月涨了40%,7月14日还单日暴涨6.8%创新高,积累的获利盘一碰就炸。

Bitgo那位专家说得对,这就是标准调整,支撑位看11.4万美元,回调早该来了。

可惜多数人只顾追涨,忘了背后的大坑。

导火索其实就俩:数据跟政策。

美国6月CPI同比涨2.7%超预期,核心CPI2.9%,虽然没太离谱,但服装家具这些商品价格跳涨,市场怕通胀反弹让美联储推迟降息。

高盛分析得准,加密货币作为利率敏感资产,流动性一紧首当其冲。

更糟的是监管添乱,众议院原计划美东16日17点投加密货币法案,结果程序投票没过,总统亲自下场协调议员,今天还得再试一次投票。

《天才法案》拖这么久,政策不明朗谁还敢长线押注?

Matrixport警示SEC可能扩大执法,特朗普关税政策又搅乱全球贸易,风险资产自然先跌为敬。

不过Bernstein报告点破真相,对冲基金在12万美元上方就偷偷减仓,程序化交易一触发就链式抛售,小散成了炮灰。

这次暴跌扒光了市场的底裤。

链上数据挺有意思,交易所比特币存量降到14.5%历史低位,鲸鱼地址反增至2135个,说明老手在偷偷吸筹。

机构资金没跑,现货ETF规模破2000亿美元了,机构采用率还在升。

Bernstein坚持看涨到15万美元,强调这轮周期是机构主导,跟散户瞎炒不一样。

暴跌反而给了建仓窗口,112000美元支撑位一直挺稳,空头挤压效应可能推高价格。

但散户得学乖,杠杆不是发财工具,是自杀神器。

冷静想想,监管框架真要明确了,像《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法案》落地,市场反而会更健康。

投资策略该从死守比特币转向多元组合,分散风险才能活久见。

比特币新高没几天就摔跟头,杠杆玩家又祭天了。

CPI数据一公布市场就怂,监管投票天天折腾,心脏受不了。

长期拿住没问题,鲸鱼和机构都蹲着呢,但高杠杆真的作死。

下次暴跌前,记得先看看杠杆率,别光顾着追涨。

政策落地了再说吧,现在波动太大,玩不起就躲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