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虚拟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等进入大众视野。这类非国家发行、基于区块链或类似技术的电子化数字资产,近年来交易炒作活动盛行。然而,我国对虚拟货币始终保持禁止态度,从2013年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到2017年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再到2021年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国家政策层层加码,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这背后有着诸多深层原因,而虚拟货币的存在对老百姓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

一、虚拟货币在我国被禁止的原因
(一)投机性与金融风险
虚拟货币的估值缺乏透明性,完全依赖市场参与者的主观预期和供需关系,导致其价格呈现“过山车”般的剧烈波动,暴涨暴跌成为常态。比特币在过去的价格走势堪称典型,其价格在短时间内可以从数万美元的高位急剧下跌。2022年1月底比特币的一次价值暴跌,致使全球31万人爆仓,66亿资金瞬间化为乌有。这种高度投机性吸引大量投资者盲目跟风,其中不乏投入毕生积蓄的普通民众。一旦市场行情逆转,价格大幅跳水,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而当大量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时,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冲击传统金融领域,破坏正常金融秩序,威胁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
我国一直强调经济“脱虚向实”,鼓励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虚拟货币投资活动充满泡沫风险,与我国这一政策导向背道而驰。大量资金流入虚拟货币领域,会导致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被分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欧洲央行也曾发出警告,称加密货币泡沫已成为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金融泡沫之一,随时可能破灭。
(二)能源消耗与环保背离
虚拟货币“挖矿”是获取虚拟货币的一种方式,其过程需要用户使用计算机搜索64位的数字,并通过不断解谜与其他“挖掘者”竞争,以提供虚拟货币网络所需的数字。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背后却是巨大的能源消耗。“挖矿”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不仅如此,为了保证“挖矿”设备正常运行,还需要安装散热风扇、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等,这些设备的运行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使得用电量呈指数型上涨。
据相关研究,某些虚拟货币“挖矿”每年耗电量甚至超过一些中小国家全年用电量。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正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理念,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虚拟货币“挖矿”这种高耗能行为,无疑是对能源的巨大浪费,与我国的低碳目标严重背离,加剧了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三)非法应用与监管难题
虚拟货币因其匿名性、去中心化、无国界性等特征,成为犯罪分子的“新宠”,在多个非法领域被广泛应用。在跨境支付方面,虚拟货币为跨境赌博等非法活动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和结算方式,使得资金能够快速、隐蔽地在国际间流动;在洗钱领域,借助虚拟货币进行洗钱比传统方式更难追踪,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复杂的虚拟货币交易网络,隐匿资金来源和去向,逃避监管与法律制裁;在偷逃税方面,虚拟货币交易记录不易被税务机关追踪,为偷税和逃税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以虚拟货币洗钱罪为例,由于其匿名性、双向兑换、去中心化、无国界性等特点,监管部门面临主体身份难跟踪、交易脏款易洗白、交易过程难追溯、洗钱手段多样难监控等难题。近年来,虚拟货币非法交易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犯罪团伙会使用多个虚假身份开设交易账户,通过复杂的拆分、转移等手段,将无辜用户卷入非法交易网络,混淆警方视线,大大增加了侦察难度。
虽然支付宝、微信等大型支付平台已对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的可疑网站和账户进行巡查,加强交易风险监测和付款异常提示,并对相关账户采取黑名单式管理,但支付机构的监管能力有限,无法跟踪跨行、跨平台甚至跨国交易,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仍然困难重重。
(四)脱离支付体系与宏观调控困境
虚拟货币脱离了国家的支付体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运行。它的交易不受国家金融机构的直接监管,交易规则和价值波动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这种脱离使得虚拟货币无法像法定货币一样,在国家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国家可以通过调整法定货币的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调节经济。而虚拟货币的存在,分流了银行和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使得资金流向难以掌控,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大量资金流入虚拟货币市场,可能导致市场资金结构失衡,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削弱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虚拟货币对老百姓的危害
(一)个人财富受损,生活陷入困境
虚拟货币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稳定的价值支撑,价格极易受到市场操纵、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老百姓受虚拟货币“造富神话”的蛊惑,在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投入大量资金。一些老年人轻信虚拟货币投资宣传,将养老钱投入其中,最终血本无归,原本平静的晚年生活陷入困境;一些年轻人为追求财富快速增值,过度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不仅荒废了学业和事业,还可能因借贷投资背负巨额债务,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二)诈骗陷阱频发,权益严重受损
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点,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各种打着“虚拟货币投资”“区块链项目”旗号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法分子通过建立虚假的交易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老百姓投资。他们先让投资者尝到一点甜头,获取信任后,诱导投资者加大投入。当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后,平台突然关闭,诈骗分子携款潜逃,投资者血本无归。
还有一些传销组织利用虚拟货币进行传销活动,通过发展下线、拉人头的方式,让参与者购买所谓的“虚拟货币”。这些传销组织往往设置复杂的奖励机制,鼓励参与者不断发展新成员,最终导致大量参与者被骗,不仅损失了钱财,还可能因参与传销活动陷入法律纠纷。
(三)金融安全受威胁,社会稳定遭破坏
老百姓参与虚拟货币交易,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一旦虚拟货币市场出现大规模的风险事件,如价格暴跌、平台跑路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普通老百姓作为金融体系的参与者,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物价上涨等问题,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虚拟货币在我国被禁止发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它对老百姓的危害也是多维度且严重的。国家禁止虚拟货币发行,实则是在为老百姓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保护老百姓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广大老百姓应认清虚拟货币的本质和风险,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