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大火,大陆居民赴港交易加密资产合法吗?

· 头条

最近,稳定币市场热闹非凡,成为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自2020 年到2025年6月,稳定币总市值暴涨11倍多,其日均成交量在2025年5月末较去年同期提升约52%,2024年交易额大约是Visa和Mastercard的119%和200% ,增长速度着实惊人。

稳定币本质上是一种锚定真实资产的数字货币,价值通常与法定流通货币、商品或其他资产挂钩。它的出现,旨在解决传统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像USDC就是与美元1∶1锚定的稳定币。其应用场景广泛,涵盖日常支付、跨境汇款,还是DeFi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资产,在借贷、质押、交易撮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稳定币为何突然爆火?从监管层面来看,美国参议院通过《天才法案》,为“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制定监管框架;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设立发牌制度,监管逐渐明确,增强了市场信心。从市场需求看,传统跨境支付效率低、成本高,稳定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交易,近乎实时跨境交易,手续费大幅下降,满足了企业汇兑和降低跨境支付成本的需求。从技术发展角度,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与性能突破,让稳定币转账费用降低,交易速度大幅提升,促进了其应用。

看到稳定币市场如此火热,一些大陆身份证持有者可能心动了,想着能否赴港交易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其中也包括稳定币。在香港,加密货币被视为“虚拟资产”,属合法财产,受相关法律监管。自2023年6月起,只有获得香港证监会牌照的交易所,或合规券商可面向零售投资者提供服务。

然而,对于大陆身份证持有者来说,想直接赴港交易并不容易。香港多数平台虽对所有用户开放,但根据香港证监会联合通函及律师实务判断,“面向大陆居民”并非默认许可。券商平台大多要求开户者为“非中国内地居民”,大陆身份证持有者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开设账户。通过ATM、线下门店或OTC方式交易虽可实现,但缺乏系统监管,对大陆用户而言,还涉及跨境资金流动、外汇与洗钱审查,存在潜在违法风险。

虽然2025年初五部委发文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买卖“合资格投资产品”,让市场猜测内地人或能参与香港合规ETF,但目前,相关港股加密ETF仍仅限非大陆居民开户。所以,大陆身份证持有者赴港交易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存在诸多限制和法律风险,需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