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与境外联合处置虚拟货币

· 头条

境内与境外联合处置虚拟货币需在合规框架下,通过跨部门协同监管与国际规则衔接实现全流程管控,具体如下:

一、核心监管框架:境内主导 + 境外协作

1.境内监管主体

⑴中国人民银行与外汇管理局:审核跨境资金结汇、入境合规性,防止资本非法流动,要求境外变现资金需凭《外汇业务核准件》结汇。

⑵公安部与司法机关:牵头跨境案件侦查,通过国际刑警组织或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与境外警方联合冻结、扣押虚拟货币,确保权属认定合法。

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境外合作机构资质,要求境外交易所必须持有当地金融牌照(如香港 SFC 第 1 类牌照),禁止与无资质平台合作。

2.境外协作机制

⑴遵循国际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规则,要求境外交易所履行客户身份识别(KYC)、交易记录保存义务;

⑵通过双边《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与境外监管机构(如香港金管局、新加坡 MAS)共享链上交易数据,协同监控资金流向。

二、处置流程与合规要点

1.资产定位与跨境冻结

境内司法机关通过区块链分析工具(如 Elliptic)锁定境外钱包地址,向境外司法机关申请资产冻结令,由境外执法机构或交易所协助执行。

2.境外合规变现

⑴委托香港 HashKey Pro 等持牌交易所公开交易,交易所需对卖家(境内司法机关指定机构)进行身份验证,并提供多平台均价作为定价基准;

⑵交易完成后,资金通过境外银行电汇至境内指定账户,需提交《司法处置证明》《境外汇入款申报单》等材料,经外汇管理局审核结汇。

3.全流程留痕监管

⑴引入区块链监管节点,实时记录虚拟货币从境内冷钱包到境外交易所的转移哈希值;

⑵境外交易所每日向境内监管部门报送交易流水,关键环节需经 “双律师” 见证(境内执业律师公证流程,境外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

三、风险防控与典型案例

价格波动风险:若从冻结到变现间隔超 30 天且资产贬值超 15%,可申请 “紧急处置” 缩短周期,通过境外交易所大宗交易快速变现。

跨境合规案例:北京某电信诈骗案中,涉案 1000 枚比特币通过香港持牌交易所变现为美元,经外汇局审批结汇后,80% 资金返还受害人,全流程由央行、公安部、香港 SFC 联合监管,耗时 25 个工作日。

总结

联合处置以 “境内法律程序为基础、境外合规交易为通道、跨境资金监管为核心”,通过 “监管规则互认 + 技术工具赋能”,在禁止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的前提下,实现涉案资产的合法处置,平衡司法执行效率与金融风险防控。

#虚拟币##司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