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稳定币:加密世界的“数字美元”如何运作?

· 头条

稳定币(英文名:Stablecoins)是一个金融术语,指的是虚拟世界中能够与现实经济里的某种稳定资产,如黄金、欧元、美元等相挂钩,从而具备一定购买力的数字货币。它是具有稳定价值并能真正成为流通货币的数字货币,必须具备价格稳定、可扩展性、私密性和去中心化特点。

稳定币的起源与发展

2014年11月,Tether公司推出全球首个稳定币USDT(Tether USD),其通过锚定美元的资产抵押模式,为加密货币市场提供了首个具备价格稳定性的交易媒介,标志着稳定币行业的开端。

2017 - 2022年5月,数字资产市场进入牛市周期,叠加Tether将USDT接入三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中国对虚拟代币发行的监管政策等因素,USDT市值爆发式增长,2018年10月推出的USDC至2022年5月前也延续了相似的增长态势,稳定币市场规模从数千万美元跃升至千亿美元级别。

2022年5月 - 2023年上半年,算法稳定币TerraUSD(UST)因锚定机制失效,币值暴跌,引发稳定币市场系统性信任危机,市场陷入调整。

2023年11月起市场复苏,应用场景拓展,行业迈向多元发展。

稳定币的锚定机制

法币锚定: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发行方将一定数量的法定货币存入银行账户作为储备,每发行一个稳定币就对应着一定数量的法定货币。例如,泰达币(USDT)就是一种典型的法币锚定稳定币,它宣称每一个USDT都有一美元作为支撑,使得稳定币的价值与法定货币紧密相连,从而保持相对稳定。

加密资产锚定:通过抵押其他加密资产来发行稳定币。发行方会要求用户存入一定价值的加密资产作为抵押物,然后根据抵押物的价值发行相应数量的稳定币。不过,由于加密资产价格波动较大,需要进行过度抵押以确保稳定币的价值稳定。

算法锚定:不依赖于任何实物资产或加密资产的抵押,而是通过算法来调节稳定币的供应量,以维持其价格稳定。当稳定币价格高于锚定价格时,算法会增加供应量;当价格低于锚定价格时,算法会减少供应量。但这种方式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因为算法的有效性在市场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受到挑战。

稳定币的代表币种

稳定币的典型代表包括泰达币(USDT)、TUSD、USDC(USD Coin)等。

稳定币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积极影响:

为加密货币市场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衡量标准。在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时,投资者可将资金存入稳定币,避免资产价值大幅缩水。

提高了加密货币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稳定币价格相对稳定,交易双方能更准确地进行定价和结算,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在跨境支付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传统跨境支付需经过多个中间机构,费用高昂且时间长,而稳定币可实现快速、低成本的跨境转账,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挑战和风险:

由于稳定币的发行和交易主要在区块链网络上进行,监管难度较大。如果发行方的储备资产不足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稳定币价格崩溃,引发市场恐慌。

稳定币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