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每天都有数十万单跨境贸易订单发往世界各地。最近,这里因一种“非主流”的交易模式引发行业震动——有商户开始悄悄用USDT等美元稳定币收取外贸货款。这一现象的出现,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稳定币是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其价值通常与美元、欧元等法定货币挂钩,如1 USDT≈1美元 。它通过锚定法币或其他资产,旨在降低普通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的价格波动风险。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剧烈,单日涨跌幅可达百分之十几,而稳定币价格相对稳定,成为加密货币市场中用于交易媒介或价值储存的常见工具。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稳定币包括USDT(泰达币)、USDC(美元硬币)等,其中USDT因发行时间早、流通范围广,成为跨境贸易中商户尝试的主要选择。

经走访义乌国际商贸城及周边跨境电商园区发现,目前已有少数从事饰品、小家电、家居用品批发的商户,在与中东、东南亚客户交易时,尝试跳出传统的美元、人民币结算框架。一位经营多年饰品生意的商户透露,一个中东客户主动提出用USDT付款,称他们那边很多人习惯这种方式,到账快还省手续费。双方会先以美元报价,付款时通过第三方数字钱包实时将等额美元兑换成稳定币,到账后再由商户自行兑换成法币。这种“私下约定”的操作,主要集中在单笔几千到数万美元的小额订单中。
为何稳定币会进入义乌商户的视野?在义乌从事跨境支付服务的业内人士分析,核心驱动力来自传统跨境结算的痛点。传统银行汇款手续费高,一笔款子从海外到国内账户,少则3天,多则一周,中间还可能因外汇管制卡壳。而稳定币依托区块链技术,转账几乎实时到账,手续费仅为传统渠道的十分之一,对于义乌这类依赖“小额、高频”交易的外贸生态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尤其是中东、东南亚等加密货币普及度较高的地区,当地买家对数字资产的接受度远超国内,这也让部分义乌商户愿意“冒一次险”。
但“捷径”背后暗藏风险。尽管USDT等稳定币宣称与美元1:1锚定,但其价格并非绝对稳定。2022年,USDT曾因发行方储备质疑出现过短暂脱钩,价格短暂跌破0.9美元,给持有者造成损失。更关键的是,国内政策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始终明确:禁止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目前商户的操作完全依赖“私下约定”,既不受法律保护,也面临反洗钱监管的空白地带。一旦出现资金来源问题或交易纠纷,商户可能血本无归。此外,数字钱包的使用、私钥管理等技术门槛,也让不少年龄较大的商户望而却步。
事实上,义乌商户的这一探索,更像是外贸行业对跨境支付创新的一次“倒逼式尝试”。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规模激增,传统支付体系的效率瓶颈愈发明显:汇率波动侵蚀利润、外汇结算周期长制约资金周转、中小商户难以承担高额手续费……这些痛点,让部分商户开始寻找灰色地带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提升贸易效率是趋势,但加密货币作为支付工具,必须先迈过合规这道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表示,目前全球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仍在完善中,我国也在积极研发数字人民币等法定数字货币,探索合规的跨境支付新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义乌商户的“试水”虽折射出市场需求,却难成主流——毕竟,脱离监管的创新,终究是走不远的。
如今,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们仍在观望。有人因尝过“实时到账”的甜头而继续谨慎操作,更多人则在政策红线与市场诱惑间犹豫。这场自发的探索,或许终将成为跨境支付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注脚,但它所暴露的行业诉求,已然清晰地摆在了台面上,亟待更合规、更高效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出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外贸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