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港金融暗战打响!稳定币成美元霸权攻防新战场

· 头条

最近这波金融暗战算是打响了,大家都在聊那个叫“稳定币”的东西。

听着好像挺高深,离普通人挺远?其实真不是。这玩意儿跟咱钱包息息相关。

就上个月20号,美国那边参议院刚给他们那个《天才法案》(其实就是稳定币法案)走完关键程序。

你猜怎么着?才隔一天,5月21号,中国香港的《稳定币条例草案》就在立法会拍板通过了,5月底正式生效,8月1号就开搞。

这时间点卡得也太巧了,明摆着不是偶然。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已经在新的战场铺开了。

稳定币到底是个啥?说白了,就是一种价格不太会坐过山车的加密货币。

大伙儿最熟的加密货币是比特币吧?但那家伙价格上蹿下跳,一个币又贵得要死,压根没法当钱花。

稳定币不一样,它的价值是跟别的东西挂钩的,比如美元、黄金啥的,比较稳。发行方看市场情况,多了就收回去点,少了就多放点出来。这就是它跟比特币最大的区别。

现在市面上有几种:一种是绑着美元、欧元这些正经货币的;一种是绑黄金白银的;还有靠其他加密货币撑着的;甚至有种全靠算法控制的。

到今年5月为止,全球稳定币加起来值多少钱了?超过3000亿美元!这里面,USDT和USDC这两个美元稳定币是大头,占了九成以上份额。所有美元稳定币加一块儿,占比超过了95%。

为啥大家爱用它?主要图它便宜又麻利。

最常用的地方就是跨境转账。还有像什么RWA(把房子车子这些实物变成加密代币来买卖)、NFT(那些独一无二的数字收藏品)这些交易场景。

传统银行搞跨境汇款慢死了,平均得等5个工作日才能搞定,世行说了,手续费平均下来要6.35%。但用稳定币呢?基本是秒到账,最慢也就等个把小时,而且在好多快的区块链上转一次,手续费通常连1美元都不到。

比如在Tron网上用USDT转钱,海外打工的人给家里汇款,几秒钟就到了,手续费还不到1美元。2024年光是用稳定币在链上转钱的总额就有27.6万亿美元,比Visa和Mastercard这两大信用卡巨头加起来的交易额还高!在那些去中心化的网络里,稳定币的结算规模已经能跟传统支付大佬掰手腕了。

RWA交易听着有点专业,说白了有点像“迷你上市”。去年8月,就有内地公司去香港搞了头一单。朗新集团跟蚂蚁数科合作,把他们的充电桩作为底层资产,蚂蚁提供技术支援。

稳定币给RWA这类交易提供了便宜又好用的计价和结算工具,还能让这些资产更容易买卖流通,催生更多新玩法和应用。

连特朗普的态度转变都能看出稳定币势头多猛。他第一任总统时,对加密货币那是相当鄙视。结果这几年,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变成了加密货币的铁杆粉丝和保护者,特别是他第二次进白宫之后。

为啥?可能他看明白了,这玩意儿能给美元“续命”。

现在全球都想着去美元化。支持加密货币,反而能帮美元稳住江山。

你看那个《天才法案》写得明明白白:发稳定币的公司,手里必须捏着等值的储备资产——只能是美元、活期存款、短期美债这些随时能变现的东西。只有拿到美国许可的“支付稳定币发行人”才能合法发行这类币,发行人必须是美国注册的公司,外国的想来凑热闹?得满足一堆严得要死的条件。

说白了就两点:第一,得买美债;第二,得归美国管。

现在好多国家其实挺接受稳定币的。巴西那边,90%的加密货币流通都跟稳定币有关。

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有外汇管制,总有人想把钱挪到欧美去。如果美国敞开怀抱支持加密货币,把自己变成全球加密货币的中心,那管制国家的财富不就哗哗流进美国了?

稳定币主要挂钩的是美元,这就等于其他国家还得继续需要美元,帮美元巩固了信用和它的霸主地位。

所以美国搞稳定币,核心目的就是继续推广美元在全球结算中的“钞能力”,想让稳定币既像SWIFT(那个国际清算系统)一样管大额转账,又像美元现金一样方便,死死掌控全球的价值流通网。

这下也能明白为啥中国香港要投入资源和政策大力搞稳定币了。

第一,挑战美元霸权的数字延伸。现在人民币要对抗的不光是华尔街和SWIFT体系了,还得对付稳定币背后的那套代码规则和形成的生态圈。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必须帮人民币在数字世界里抢块地盘。

第二,找SWIFT的替代品,保金融安全。美国通过SWIFT捏着国际支付的命脉,动不动就把某些国家的银行踢出去搞制裁,像俄罗斯、伊朗都尝过这滋味。这让大家看清了,太依赖美元和SWIFT风险太大。香港要是能建立起自己的稳定币支付网络,就能少依赖点SWIFT,让金融体系更扛压、更安全。

第三,给人民币国际化找新路子。稳定币,特别是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其实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条靠市场、靠老百姓就能推动的路径。要是真搞出一个靠谱合规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外国企业和个人用着方便,那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里的使用不就容易多了?

香港就是搞这种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最理想的试验田。对内地说,等于在香港这道“防火墙”后面试验新技术,积累监管经验。内地暂时不直接下场玩全球稳定币竞争,但能透过香港摸索合规路子。要是人民币稳定币在香港跨境用得好,说不定能影响内地政策松动;万一没成,对内地的金融稳定也冲击不大。

第四,香港自己也得升级转型金融体系。香港靠联系汇率制度稳港元这么多年,金融体系其实很依赖美元这套东西。稳定币正好是个突破口:参与制定国际稳定币标准和监管协作,能让香港在全球金融治理里拿到新的话语权。

香港现在想要的,不只是保住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的位子,还得给自己贴上一个“全球虚拟资产枢纽”的新标签。

特朗普搞的那些对等关税,表面上打的是贸易战,背地里是金融战、货币战,还有稳定币这个看不见的战场。

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说到底,打铁还得自身硬,稳住自己的根基,才是王道。

看着大国在数字货币这棋盘上你来我往,感觉未来钱的世界真是越来越“虚拟”了。香港这步棋走得挺妙,背靠大树好乘凉,既能探路又不太冒险。不过说到底,技术再新,玩金融的底层逻辑——谁有实力谁说了算——好像从古至今都没变过。普通人吧,看着这些高大上的博弈,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最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