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更新了,最近手头上的事情比较多,时刻都在外地忙,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各类当事人,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从以往的数据来看也体现了一个法案从提出走向成熟的进化过程(姑且用“进化”这个词来描述吧)!
节省大家的时间,先说结论吧:当前中国司法实践中,加密货币是否属于刑法“财产”尚无统一标准,需结合个案具体情形:
若涉案件符合经济价值性、可支配性且不违反禁止性规定,可能被认定为财产;若涉及交易炒作或资金盘类犯罪,通常否定其财产属性,按非法金融活动处理。
建议当事人密切关注个案管辖地的裁判倾向,并依托专业法律团队制定应对策略。刑法意义上的“财产”认定标准
根据刑法理论及司法解释,构成刑法保护的“财产”需满足:
经济价值性:具有可量化的市场交换价值;可支配性:能够被占有、使用、处分;合法性:不为法律所禁止持有或交易。加密货币的困境:
合法性障碍: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可能影响其“合法性”要件;价值波动性:价格剧烈波动导致“经济价值”认定困难;技术依赖性:依托区块链技术存在,需通过私钥支配,与传统财产形态差异大。实务处理建议
刑事辩护策略财产属性抗辩:主张加密货币不具备合法性,相关行为不构成财产犯罪;罪名转化:推动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替代财产犯罪指控。被害人权利主张民事途径:尝试以不当得利或侵权责任主张返还;刑事报案:重点提供技术证据(如区块链交易记录、私钥被盗过程)。企业合规要点禁止参与虚拟货币交易、挖矿及衍生服务;建立员工持有虚拟货币申报制度,防范职务侵占风险。未来趋势研判
立法动态: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拟将虚拟货币纳入反洗钱监管范畴,可能间接承认其“价值载体”属性。司法风向:
部分法院开始参考国际价格平台认定虚拟货币价值,逐步向“有限财产保护”倾斜。政策风险:
虚拟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存在竞争关系,短期难以获得合法地位。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大家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期待各类法律法案更加趋于完善,我们法律人也多为法条的完善献计献策。